(一)创新宏观调控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疫情冲击等严峻挑战,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,不过度依赖投资,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,增强针对性有效性,直面市场变化,重点支持市场主体救助和发展,稳定就业、保障民生。把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在一个有机整体上,加强区间调控、定向调控、摄像头调控、精准调控,既果断加大力度,又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、透支未来,继续做好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工作,加强居民就业、95至尊娱乐场、保障市场主体、保障粮食能源安全,确保产业链、供应链稳定,保障基层运行,推动经济爬坡和改革开放继续前行。
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。合理把握赤字规模,用5年时间把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%以内,把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%左右。支出结构不断优化,教育科技、生态环保、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。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,制度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,疫情爆发后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,成为应对冲击的关键举措。全面完成“营改增”任务,取消营业税,将增值税收入占比最高、涉及面广的税率从17%降至13%,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每月3万元提高至15万元,将小微企业所得税实际最低税负率从10%降低至2.5%。减税降费公平、包容、高效、直接,5年累计减税5.4万亿元、降费2.8万亿元,既帮助企业克服困难、立足青山,又放水养鱼、节约税源,平均每年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1100多万家,中央财政收入年度预算顺利完成。促进财政资源下沉,将地方转移支付占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提高到70%左右,建立并定期实施中央财政资金直接转移机制。各级政府坚持从紧生活,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,中央部门率先减支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,把资金腾出来惠及企业和人民,全国财政支出70%以上用于民生。
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。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政策力度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用好降准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,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,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。制造业贷款余额从16.3万亿元增加到27.4万亿元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从8.2万亿元增加到23.8万亿元,年均增长24%,贷款平均利率较五年前下降1.5个百分点。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。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弹性增强、保持基本稳定。完全化解了历史上承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14486亿元金融改革成本。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,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,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,大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,金融体系稳健运行,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